河南省應急管理廳
關于印發尾礦庫智能化建設工作指引(試行)的通知
各相關省轄市應急管理局:
按照全省非煤礦山智能化建設總體規劃,現將《尾礦庫智能化建設工作指引(試行)》印發給你們,請指導屬地尾礦庫結合企業實際和生產現狀,因地制宜探索推進智能化建設,不斷提升本質安全水平。
2024年7月24日
尾礦庫智能化建設工作指引(試行)
為進一步探索尾礦庫智能化建設技術路線和方法路徑,不斷提升尾礦庫自動化排尾、規范化筑壩、智能化安全監測預警能力和水平,推動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預防轉型,現制定《尾礦庫智能化建設工作指引(試行)》如下。
一、基本原則
尾礦庫智能化建設要遵循以下工作原則:
一是前瞻性原則。應采用先進工藝、先進裝備、先進信息技術,滿足尾礦庫智能化建設和安全高效發展需要。
二是統籌性原則。應依據尾礦庫特點和配套條件,合理規劃建設目標和預期效果,分階段開展智能化建設。
三是可靠性原則。系統設計應考慮完善的冗余和應急方案,并能保證數據級、設備級、模塊級和鏈路級可靠運行。
四是開放性原則。應能提供各種層次的不同類型接口,實現硬件與硬件、硬件與軟件、軟件與軟件、服務程序與客戶端程序的底層數據調用。
五是可維護性原則。應選擇統一的管控軟件和數據交互平臺,實現功能的柔性配置和子系統的即插即用,并保證可運營維護、系統升級。
二、技術標準
GB/T 6107-2000 使用串行二進制數據交換的數據終端設備和數據電路終接設備之間的接口
GB/T 28181-2016 公共安全視頻監控聯網系統信息傳輸、交換、控制技術要求
GB/T 22239 網絡安全等級保護基本要求
GB/T 36323 信息安全技術工業控制系統安全管理基本要求
GB/T 21671-2018 基于以太網技術的局域網(LAN)系統驗收測試方法
CH/T 2009-2010 全球定位系統實時動態(RTK)測量技術規范
BD 420009—2015 北斗/全球衛星導航系統(GNSS)測量型接收機通用規范
GB 50174 數據中心設計規范
GB39496-2020《尾礦庫安全規程》
GB51108《尾礦庫在線安全監測系統工程技術規范》
GB 50863《尾礦設施設計規范》
GB 50864《尾礦設施施工及驗收規范》
AQ2030《尾礦庫安全監測技術規范》
三、建設內容
(一)智能生產輔助
1.智能排尾。具備泵站本地、遠程自動化控制功能,控制系統能夠實時顯示泵站設備運行相關工作參數;能夠實時監控泵站運行狀態并智能報警,通過聯鎖裝置實現輸漿泵自動開停機功能,控制濃密池礦漿存量。
2.智能筑壩。能夠基于庫子壩設計方案、現狀數據及場區環境,構建新建子壩數值模型,精準展示子壩堆筑關鍵參數。通過采用單人便攜式RTK測量儀,進行測量放線,控制子壩堆筑坡比,實現精準筑壩。
3.智能回水。能夠實時監測、動態感知、智能分析排水井進水口、排洪隧洞出口、初期壩下游、庫內放礦口、干灘區水位變化等重要部位水位變化,能夠實現重點時段水位變化動態分析,并與氣象信息互聯互通,智能預測水位變化趨勢,超過警戒水位時能夠發出聲光報警。
4.智能圍欄。針對高陡邊坡、封閉空間等危險點位,設置電子圍欄,避免外來人員非法闖入。
5.3D建模。能夠基于上升速率動態更新尾礦庫及周邊環境三維模型,實現庫區動態三維可視化、數字化管理和動態管理,直觀反映尾礦庫的三維空間分布規律。能夠基于防洪高度、庫水位、干灘長度、坡度日常監測數據,進行調洪演算計算或水工模型試驗、壩體穩定性分析計算,對汛期尾礦庫調洪、排洪、泄洪能力和壩體穩定性預測預報預警。
(二)數據感知聯網
1.智能監控。具備AI安全行為實時監測功能,對庫尾水上作業未規范穿戴救生衣、安全帽等違規行為進行監測,聯動現場廣播進行通報。探索沉積灘沖溝拉槽、冰下放礦、尾砂溢出等異常情況智能識別預警。
2.智能監測。能夠實時監測壩體位移、庫水位、浸潤線、干灘長度、降水量、排水井等,并基于監測分析結果進行預測、預警。
3.無人機巡航。通過無人機定期對尾礦庫庫區壩面、排水系統、周邊邊坡、放礦灘面等情況進行巡回檢查。
(三)安全風險管控
1.電子檔案系統。構建尾礦庫電子檔案數據庫,完整準確、安全高效保存和記錄尾礦庫建設、生產、管理活動中形成的歷史記錄,包括但不限于資質證件資料、項目審批檔案、建設運行圖紙、安全評價文本、施工監理記錄、地質勘察資料等。
2.風險管控平臺。與現有雙重預防體系平臺有效融合,支持安全風險動態評估、監測,實時顯示風險分布及變化,實現隱患排查動態監測、閉環管理、統計查詢等功能。
3.綜合管控平臺。構建“1+3+N”的尾礦庫智能管理平臺體系,將尾礦庫物理實體與數字孿生體之間進行虛實映射、實時交互,實現堆壩過程可跟蹤、關鍵參數可獲取、仿真結果可驗證、風險警情可預測的尾礦庫壩體安全智能管理目標。“1”指建立地理信息實時實景數字孿生庫區綜合態勢一張3D模型圖;“3”指聚焦物理實體(含勘探)、數字孿生體、仿真計算模型三大核心對象;“N”指搭載基礎信息管理、調洪管理、壩體穩定管理、放礦作業管理模塊(含排尾計劃)、安全檢查和隱患管理、安全風險管理、安全監測與預警、事故事件管理、應急管理、設備管理、培訓管理、環境監測、職業危害等“N”個專項模塊。